发布日期: 2016-10-23 发布人: 王小杰 浏览量: 1778
来源: 10月17日,“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展”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国家画院召开。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副院长张晓凌、张江舟,院长助理纪连彬,吴一娜、王平、蔡敏、何加林、乔宜男、王辅民、陈风新、陈鹏、董雷等出席了发布会。发布会就“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展”的筹备、展出事宜,向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美术报》,新华网、雅昌艺术网等在内的50余家新闻单位作了具体公布。 发布会由张江舟主持,他说:“这次展览不仅题材和丝绸之路相关,精神上的契合表现得更加突出,作品横跨了30年,此次展品不是时下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才作的应景创作,而是画家杨晓阳30年的积累。”卢禹舜在讲话中指出:“杨晓阳既是美术界的领导者,又是艺术实践取得巨大成就的艺术家,同时也是美术理论研究的建构者,改革开放以来的美术教育和美术发展,可以说都和杨晓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闻发布会现场 张晓凌就展览研讨会相关情况及学术意义作了陈述,他坦言杨晓阳的个展研讨会实际是很难做的,因为杨晓阳是“多面手”,有很多话题可以研究,但是为了办得朴素,就只在当天下午用半天时间去讨论。研讨会主题还在设计当中,会围绕大写意、丝绸之路、知识分子艺术家3个关键词展开。 纪连彬介绍了展览的相关情况,此次展览由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艺术交流中心、艺术信息中心和北京风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于10月27日至11月6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0月29日上午10时至下午18时于该馆举行展览开幕式及学术研讨会。虽为多年来的首次个人大型展览,但杨晓阳称这是他的专题展而非回顾展。展览分为4个单元,将展出其30年来关于丝绸之路题材的作品350件,包括速写/写生260件、主题创作20件、重彩画30件、水墨画40件,作品多角度阐释了丝绸之路的文化意涵,展现了他严肃、认真的探索精神,坚实全面的绘画功夫。杨晓阳艺术创作经历的多次转变,透过展览作品将得以最佳地映现。值得一提的是,其2016年创作的31米水墨长卷《社火》也将亮相展览现场。对于此次展览,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此前撰文说,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展览表现出的前瞻性将给我们以启示,它体现着杨晓阳作为一位从西安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术追求和社会担当。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主持发布会 ▲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代表中国国家画院讲话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阐述展览初衷、主题、意义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介绍展览研讨会情况及学术意义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助理纪连彬介绍展览相关情况 丝绸之路,这条2000年来贯穿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的“神奇之路”,在中西方交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已毋庸讳言。杨晓阳关于丝绸之路主题的创作始自1985年,30年前,他骑自行车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到达新疆,大量考察、写生、记录,感受丝路沿途的今昔,创作了大量表现丝路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作品。此后多年,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和沿途直到罗马其间的多国都留下了他的脚步。张晓凌认为:“杨晓阳的为人、作品、艺术观皆可视作丝绸之路文化的产物。丝绸之路对其他艺术家而言,只是一段文明传奇或令人神往的题材,对他却是全部。”对此张江舟亦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大家谈到丝绸之路时体现的那种大观照、大智慧的实践活动,以及天地人的大审美观,这些内容和杨晓阳全部的创作所体现出的精神气息是非常一致的。更加珍贵的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可能是出于对‘文革’时‘假、大、空’的一种反叛,主题性创作并不为多数艺术家所关注,更多的是自情感的宣泄,在这一样一段时期,杨晓阳的创作始终坚持了自己的题材,体现着他充分的文化自信和博大胸怀。”多年来在艺术求索的道路上,杨晓阳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论思考自成体系。从“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到“大美为真的写意精神”,从“器道并重、一人一品”到“形、神、道、教、无”的“五字箴言”和“题材模糊化、意义多元化、章法多维化、用笔书写化、造型意象化”的“五化”创作方式,其对于当代美术创作的理论构建具有着切实的现实意义。 对杨晓阳而言,他在"丝绸之路"题材深耕拓展的过程中,其绘画技法也从对中国传统的继承转为中西结合,从写实转向了写意。对于展览的学术中心“从写实到写意”,美术理论家邵大箴撰文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兴味,也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它体现了杨晓阳一直以来的学术追求,邵大箴说:“我体会到杨晓阳在各种场合提倡写意的苦心,从他作品中看到用各种不同手段和方法追求写意精神所做的有益探索。我欣赏杨晓阳的写生人物肖像,以笔线为主的生动造型反映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寄寓着他强烈的写意追求,透露出他面对表现对象时内心的激情;我也欣赏他的一些大幅创作,主题性的、装饰性的,表现出他在深入搜集素材和体验生活基础上丰富的想象力和自由创造的精神。他汲取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营养,也有广阔的国际艺术视野,赋予自己的绘画创作以具有个性的写意特色。”邵大箴说:“在这种情况下,杨晓阳从写实到写意的展览以及他不遗余力提倡的写意理论,对当今中国画克服阻碍前进的弊端,明确方向,应该是有益的。” 杨晓阳,1958年出生于陕西西安,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6年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1994年出任西美副院长,1997年任西美院长,2009年调任中国国家画院。作为曾经国内美院系统中最年轻的院长,到今天的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国家三五人才一级、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高教名师,所有荣誉和责任背后,始终还凝结着一位艺术家在创作之路上的孜孜以求,亦如美术理论家王镛评价杨晓阳的性格气质和绘画特征:“风骨骏爽,气韵沉雄”。 丝绸之路 从写实到写意 杨晓阳美术作品展 开幕时间 2016年10月29日(星期六)上午10时 展览时间 2016年10月27日至11月6日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馆(一层1/8/9号展厅)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 承办单位 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交流中心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 北京风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展览介绍 丝绸之路是2000年以来贯穿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交流的“神秘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和西方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杨晓阳在1985年曾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到达新疆,历时4个月,做了大量的考察、写生和记录工作,感受丝路沿途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之后,他多年对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和沿途达到罗马其间的多国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写生和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表现丝绸之路风情、历史和人文内容的作品,内容丰富。他的绘画技法从对中国传统的继承,到中西结合,从写实到写意,做了大量探索。 本次展览分速写/写生、主题创作、重彩绘画、水墨写意四大部分,展现了他严肃、认真的探索精神,坚实全面的绘画功夫,以及写意水墨的逐步提升,是对丝绸之路文化精神的多角度阐释。恰逢“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实施,这个展览表现出的前瞻性将给我们以启示。 |
|
|
|
|
|
|
|
|
版权所有: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